中文 | ENGLISH
他们都在搜索:协会活动优秀钢结构装配式
动态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 行业发展
    “一带一路”特别报道 | 丝路画卷中的建院情
    添加时间:2019-04-28 浏览次数:9351次

    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始终坚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足迹遍布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贡献超过百余项援建工程的北京建院,近日集中亮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宣传片、《新闻联播》、《北京日报》。

    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并为由北京建院设计的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项目模型揭幕。

    商务部部长钟山,商务部欧亚司副司长刘雪松、处长张栋,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小兵,处长张明武、副处长曾仙丽,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全胜,北京建院第九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潘伟、李基波,中国中元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小虎、副总经理张日、张煜等领导受邀出席了揭幕仪式。

    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项目建设用地5.5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0000㎡,可容纳观众6000人,为明斯克举办欧洲游泳锦标赛创造条件。

    游泳馆的整体建筑造型源于白俄罗斯国旗上的民族纹饰,体现了白俄罗斯深厚的传统文化,建筑的红色象征不屈的民族精神,景观的绿色寓意蓬勃的国家希望,中国结的单元造型蕴含中国元素,手拉手的建筑形式展现中白两国友谊。

    设计团队在充分考虑援外项目的工程特点后,采用了单元复制的结构形式,使结构与建筑造型充分结合,有效地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建设成本及建设周期。同时,还将根据下一阶段的设计考察,结合白俄当地实际情况,采用被动式绿色节能措施,减少运营维护成本。

    游泳馆紧邻明斯克城市一环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每到华灯初上,游泳馆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镶嵌在城市的项圈之上,成为明斯克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荒原上崛起现代体育场

    作为专门从事援外工程的建筑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马宁去过很多非洲国家,在刚果(金)、纳米比亚等国都留下了脚印。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项目,是援建赞比亚恩多拉体育场。

    赞比亚恩多拉体育场看台的大罩棚以完整的两片叶子为主题,代表着赞比亚的国花——叶子花,大屏幕上方的小罩棚采用轻盈飘逸的造型语言,隐喻了赞比亚国徽的雄鹰形象。西侧贵宾房外立面采用独特的装饰材料,代表赞比亚最独特的自然景观——维多利亚大瀑布。

    恩多拉是铜带省的首府,当地盛产铜,但缺少现代化体育设施。北京建院中标后,团队便踏上了前往恩多拉的考察之路。马宁记得,当效果图展现在当地官员眼前时,一位女官员甚至高兴地跳起来。“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她激动地说。

    当地政府为来自中国的设计者提供了3个备选地,这3 个地方分布在恩多拉城市的不同方向。究竟哪里适合建造体育场?团队要一一亲自考察验证。马宁记得,那天一大早儿,8人考察团队就驱车出发了。

    出了市区,目光所及都是稀树草原,当时正值旱季,干枯的草儿让眼前的场景有些荒凉。一路看下来,马宁有点儿焦虑。这3 个地方,要么在水塘边,要么在陡峭的山坡上,要么在电厂旁,都不是建设体育场的理想场地。

    夕阳的余晖下,考察团无奈返程,就在回市区的路上,路边一片荒原让马宁眼前一亮。“停车!”马宁和同事们像发现了新大陆,踩着灌木丛向荒原跑去。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场地平整,地势较高,而且离市区不远,是体育场最理想的选址地。

    但随后,这个想法被泼了冷水,“这片土地属于国家旅游局和林业局管理,能让出的可能性不大。”当地官员解释。可让马宁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回到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第二天,突然接到通知:“总统晚上要会见考察组。”

    那天晚上,赞比亚总统把旅游、林业等多部门负责人聚在一起,共同会见来自中国的设计团队,“中国专家觉得这块土地合适,需要多大面积我们都提供。”总统当场拍板,把考察组看中的那片荒原作为新体育场的选址地,并嘱咐各部门积极与中国团队配合。

    经过1个月的考察,团队带着满满的信心回国,开始加班加点地赶制初步设计图和施工图。一年后,施工图终于制作完成,并开始进行建设。经过两年的施工,这座能容纳4 万人的体育场正式竣工,开始举办大型体育赛事。

    赞比亚《每日邮报》2012年5月24日刊登的读者来信写道:“感谢政府和足协,让赞比亚人有机会感受这座超现代的体育场。置身其中,你会以为是在南非或者欧洲。应当感谢中国人,建造了这座美丽壮观的体育场。”当地人获得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正是设计团队设计初心的最好体现。

    除了赞比亚恩多拉体育场,马宁还参与了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援建项目的设计。近些年,他每年都会到非洲进行援建新项目的可行性调研。这只是“北京设计”援建非洲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建院完成的援非项目已经达到50多项。

    最近几年,北京援建项目的设计更加重视本土化特色。“传统援建模式是‘交钥匙工程’,国内企业设计建造后,对方‘拎包入住’,现在我们开始参与本土化项目试点,更大限度满足受援国的个性化需求。”马宁说,援建工作虽然压力大,责任重,但他感到无比光荣。


    “量体设计”斯里兰卡门诊楼

    印度洋上的热带岛国斯里兰卡,常年气候炎热。2013年10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建筑师冀海鹏第一次和团队前往斯里兰卡考察。北京已是秋季,斯里兰卡却仍是近30 摄氏度的高温。

    斯里兰卡国家医院,虽是当地最高等级的公立医院,但建筑老旧,特别是建于19 世纪40 年代的门诊区,场地拥挤、设施不足、人满为患。为了让历史悠久的斯里兰卡国家医院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服务,北京建院承接了该医院的门诊楼设计任务。

    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常以新奇的造型博人眼球,医院门诊楼首先要保证患者就医便捷,医护使用安全。

    由于两国就诊制度的不同,门诊楼平面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冀海鹏介绍,以药房设计为例,从国内使用角度看,通常都是前边设置取药窗口,后边是几排集中的药品架,药剂师拿取药品非常方便。但是,斯里兰卡是全民免费医疗,药品有限,每天每个药剂师只能领取固定数量的药品,然后拿到自己的小隔间内进行发放。“为了向我们解释清楚这个流程,国家医院的副院长带我们去参观现有药房,还亲手画了药房的平面布置图。”冀海鹏回忆。

    另外,当地公立医院就医模式为预约制,诊室需分为初诊诊室和预约诊室两种类型,斯里兰卡院方的这些特别要求,中方设计团队都逐一进行“量体设计”。各层设置有医疗主街,联系各科室,保证医院高效运行;垂直方向上还首次设置了扶梯,方便患者就医。

    让冀海鹏记忆犹新的是,双方很多次都是直接在那位副院长自己画的科室平面图基础上进行修改,沟通十分顺畅。“考察结束时,我们跟他开玩笑说,通过这次考察与中方的配合,副院长先生可以改行直接去做建筑师了。”

    两国就医习惯的差异也让冀海鹏在推广新做法时费了不少心思。“ 斯里兰卡当地习惯于让众多患者在一间大屋子里就诊,既相互影响,又没有个人隐私。”冀海鹏反复向他们解释说明,并解决了医生需随时向科室主任请示的使用要求,最终,中方推荐的单人诊室隔间加后区医生通道的方案被采纳。

    当地公立医院运行经费有限,电费很贵,这就要求医院设计不能主要依靠空调来解决问题。在有限用地内,设计团队设置了内庭院,公共候诊空间采用可完全开启的玻璃百叶窗。风由庭院吹来,能最大限度节约能源消耗,降低日常维护费用。

    门诊楼的建筑设计,可以说既融入了中国元素,又体现了当地文化。在冀海鹏看来,中国元素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平面流线布局、高效的空间院落处理、简洁明快的室内装修、优良的设施体现出来的,是内在的。而当地文化特色是通过富有韵律感的水平遮阳构件,结合当地建筑元素符号的细节处理体现出来的,是外在的。内外相得益彰,让新建门诊楼实现了质的飞跃。据了解,目前该项目主体结构即将完成,全部工程计划于2020 年11 月10 日竣工。


    以上文字转自《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区滨河时代广场1403室(山西省钢结构协会)

    晋ICP备17007576号-5

    晋ICP备17007576号-6

    版权所有:山西省钢结构协会

    关闭
    0351-6827139 工作日: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