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他们都在搜索:协会活动优秀钢结构装配式
资源共享
  •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共享 > 钢结构发展史
    中国钢结构发展史
    添加时间:2017-11-13 浏览次数:12058次


          钢(steel)是铁碳合金,人类采用钢结构的历史和炼铁、炼钢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在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现代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就出现了早期的炼铁术。

          我国也是较早发明炼铁技术的国家之一,在河南辉县等地出土的大批战国时代(公元475—前221年)的铁制生产工具说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炼铁技术已经很盛行了。公元65年(汉明帝时代),已成功地用锻铁为环,相扣成链,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铁链悬桥——兰津桥。此后,为了便利交通,跨越深谷,曾陆续建造了数十座铁链桥。其中跨度最大的为17058(清康熙四十四年)建成的四川泸定大渡河桥,桥宽2.8m,跨长100m,由9根桥面铁链和4根桥栏铁链构成,两端系于直径20cm、长4m的生铁铸成的锚桩上。该桥比美洲1801年才建造的跨长23m的铁索桥早了近百年,比号称世界最早的英格兰跨长30m铸铁拱桥也早74年。

           除鉄悬桥外,我国古代还建有许多铁建筑物,如公元694年(周武氏十一年)在洛阳建成的“天枢”,高35m,直径4m,顶有直径为11.3m的“腾云承露盘”,底部有直径约16.7m用来保持天枢稳定的“铁山”,相当符合力学原理。又如公元1061年(宋代)在湖北荆州玉泉寺建成的13层铁塔,目前依然存在。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中华民族对铁结构的应用,曾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主义统治之下,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更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凋敝,工业落后,古代在铁结构方面的技术优势早已丧失殆尽。我国在1907年才建成了汉阳钢铁厂,年产钢只有0.85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曾在东北的鞍山、本溪建设了几个钢铁企业,疯狂掠夺我国的宝贵资源。1943年是我国历史上钢铁产量最高的一年,生产生铁180万吨,钢90万吨,绝大部分是在东北生产的。这些钢铁很少用于建设,大部分被日本帝国主义用于反动的侵略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钢结构曾起过重要作用,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了一大批钢结构厂房、桥梁。但由于受到钢产量的制约,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钢结构被限制使用在其它结构不能替代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结构的发展。

          子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钢产量逐年增加。子1996年超过1亿吨以来,一直位列世界产钢的首位,2003年更达到创纪录的2.2亿吨,逐步改变着钢材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的钢结构技术政策,也从“限制使用”改为积极合理地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钢结构制作和安装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外国著名结构厂商也纷纷打入中国市场。在多年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我国新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也以发布实施。所有这些,为钢结构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区滨河时代广场1403室(山西省钢结构协会)

    晋ICP备17007576号-5

    晋ICP备17007576号-6

    版权所有:山西省钢结构协会

    关闭
    0351-6827139 工作日:8:30~17:00